甘肃省电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时间:03-21 来源
甘肃省电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编号GS/TC 7)成立于2013年5月,是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下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于2016年12月完成换届成立第二届标委会。主要负责甘肃省高、低压电器元件及成套装置、变压器、电器辅件、光伏、风电、新能源等专业领域内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及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化组织在甘肃省电器领域的技术归口工作同时,在甘肃省电工技术学会的委托下负责团体标准技术归口和制修订工作。标委会英文全称为“Gansu Standardization Technical Committee for Electrical Apparatus”,英文缩写为“GEATC”。秘书处承担单位为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标委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先机,提出了 “科技、标准、检测”同步发展促进行动。近年来,标委会充分发挥电器设备制造、科研、建设、运行、检验检测等方面专家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规范了我省电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不断健全电器标准体系,有力推进了标准化实施进程,提高电器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省质监局的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起草制定地方标准3项,产品涉及新能源、智能电器等领域。
标委会正处在事业发展的崭新时期,要紧抓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法,有力发挥标委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引导优势,为我省电器行业标准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开展标准研制,推动标准制修订
技术发展,标准先行。标委会始终将“贯标”和“制标”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家高低压电器质监中心、国家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质监中心和国家电线电缆质监中心的技术平台优势,整合资源,针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配套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标准缺失的局面,积极组织开展电力电子成套装备、高电压大容量直流断路器、互感器、电线电缆、计量检定校准、电动汽车充电桩、节能等方面的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的研制工作,争取今早形成支撑我省电器产业改造升级的技术标准体系,持续推进我省电工电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同时,受甘肃省电工技术学会委托,支持与指导学会协调相关企业开展团体标准工作,制定一批引领电工电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急需的团体标准。
(二)广泛开展标准化服务
强化标准化服务力度,不断创新标准化服务方式。通过建设集“标准化事务所、标准化专家库、标准化创新基金、标准化云服务”为一体的标准化服务创新平台,为广大企业提供标准化信息咨询、实验验证、标准比对、数据挖掘、知识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技术解决方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标准化技术服务水平和影响力,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为标准实施主体提供便捷服务。
(三)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以标准化推动产品、装备、技术、服务走出去,不断探索具有甘肃电器技术特色的标准化建设路径,扩大标准覆盖范围,以标准化推动传统电器产品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标委会始终坚持以标准创新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最大程度释放“标准化+”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催化效应。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在电工电器产业制订实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标准体系。
(四)加强标准人才队伍建设
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出现新作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标准化管理人才和标准化科研人才,积极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部门、行业协会和技术机构,大力做好标准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着力培养一批懂专业、懂规则、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专家信息库,尊重发现凝聚一批精于专业、善于管理、乐于奉献的高素质人才参与标委会标准化工作。
(五)加强标委会建设,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
强化内部组织科学管理,不时做出新举措。提高技术委员组成的代表性与规范性,提升标委会的日常管理水平,建立适时调整技术委员准入、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标准化宣传教育工作,不定期举办各类“标准培训”,深入基层、企业,针对基层人才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开展标准和标准化知识以及标准化战略宣传培训,提升基层和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扩大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注重推动标委会的标准文化建设,把标准文化与工匠精神的培养和质量提升活动有机结合,学习标准、执行标准、让标准成为习惯、使习惯融入标准。